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2025年7月15日至26日,潍坊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乡’约故里”社会实践团队师生走进潍坊市昌乐县,开展“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团队以专业智慧为笔,以青春热血为墨,在广袤田野上绘就了一幅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振兴画卷。
智慧农业:科技种子结出产业硕果 在昌乐县的唐家店子村,“番茄王国”田园综合体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实践团一来到这里,就被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所吸引,他们深入调研了这里独特的“党支部+合作社+企业”联农带农机制。
唐家店子村拥有得天独厚的火山土壤优势,这为番茄的种植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条件。依托这一优势,当地培育出了闻名遐迩的“黄金籽”番茄特色品牌。为了确保番茄的高品质,这里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绿色种植技术。雄蜂授粉技术让番茄自然授粉,避免了化学药剂的使用,保证了果实的纯天然;三文鱼肽蛋白营养液为番茄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使其生长得更加健壮。同时,智能温控系统如同一位精准的管家,时刻调节着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为番茄创造了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实践团队成员走进物联网大棚,仿佛进入了一个科技感十足的农业世界。他们亲眼见证了科技的魅力:黄色粘蝇贴整齐地悬挂在棚内,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替代化学农药捕捉害虫,既环保又高效;智能传感器如同敏锐的眼睛,实时监测着温湿度、土壤酸碱度等各项数据,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管理人员,以便他们做出精准的调控。而中农大博士团队研发的种源基因更是让番茄的品质实现了跃升,这里的番茄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电商中心,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更是让人赞叹不已。损耗率低于3%,这意味着番茄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损失极小,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复购率超40%,则充分证明了“黄金籽”番茄的品质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品质即卖点”的品牌战略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印证。 师生们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观察和调研上,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结合调研数据,为园区量身定制智慧农业升级方案。他们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对大棚的智能控制系统进行优化,使其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还为农产品的电商销售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策略,包括优化线上店铺界面、加强社交媒体推广等,助力“百亿番茄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
多元融合:文明村里的创新密码 庵上湖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多元业态”的模式,成功盘活了闲置农房,打造出了一个集“民宿+研学+康养”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走进村子,只见一栋栋古朴而又整洁的民宿错落有致,周围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村里还创新推出了“五统一”标准化体系和积分制管理。“五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农资、统一销售、统一品牌,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积分制管理则激发了村民参与村庄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村民们通过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等活动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这种方式让村庄变得更加整洁有序,村民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融
如今的庵上湖村,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村民人均增收2万余元。实践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到村里的“有机农业开放日”活动中,他们与游客们一起参观有机农田,了解有机蔬菜的种植过程,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同时,团队成员还充分发挥自己在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知识,优化电商运营链路。他们帮助村里搭建了更加便捷的电商平台,完善了物流配送体系,推出了“采摘+快递”一站式服务,让游客们可以轻松地将新鲜采摘的农产品带回家。通过这些努力,“庵上湖”品牌逐渐叫响山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带队教师在参观完庵上湖村后感慨地说:“这里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乡村振兴既需要科技硬实力,更需要业态创新与人才留驻的软实力。庵上湖村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整合资源,实现了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我们作为高校师生,不仅要带来科技知识,更要帮助乡村培养创新意识和留住人才,这样才能让乡村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位学生在实践日志中写道:“当看到自己设计的物联网方案被企业采纳时,我深刻理解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含义。以前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总是感觉很抽象,但是通过这次实践,我真正体会到了知识的力量,也明白了我们所学的专业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不仅为企业注入了创新动能,更培养了一批懂技术、爱农村的新农人。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在与农民和企业的交流合作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培养了对农村的热爱和责任感。他们不再是只关注书本知识的学生,而是成为了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新时代青年。
青春担当:田野课堂育新农人 在这12天的实践里,师生们将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他们不再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而是亲身参与到农业生产和乡村发展的实践中。
在番茄大棚里,他们认真聆听技术人员讲解绿色种植技术,亲手操作农具,体验番茄的种植和管理过程;在电商中心,他们与工作人员一起分析市场数据,探讨品牌运营逻辑,学习如何将农产品更好地推向市场;在合作社,他们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探讨联农带农机制,了解农民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深入的实践和调研,团队梳理出了“黄金籽”番茄全年供应技术体系。他们详细记录了番茄在不同季节的生长特点和种植要点,为实现番茄的全年稳定供应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他们还撰写了电商优化方案和智慧农业升级建议,从农产品的包装设计、营销策略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改造,都提出了具体而可行的措施。这些成果都被一一整理成册,交给了当地的企业和合作社,真正实现了“成果留在乡村”。
从番茄大棚到文明村庄,从电商中心到产业联盟,“‘乡’约故里”团队用脚步丈量着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以专业赋能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这支平均年龄20岁的青春队伍,正以科技为犁、创新为种,在齐鲁大地上播种希望,收获未来。他们的故事,是新时代青年与乡村共成长的缩影,更是“强国有我”誓言的鲜活注脚。
潍坊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乡’约故里”社会实践团队的这次活动,只是众多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小小片段。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正积极投身其中,他们带着知识和梦想,走进农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乡村的发展添砖加瓦。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乡村振兴的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广袤的农村大地也将焕发出更加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文稿:张炳晗 江琦钰
摄影:陶健涛 亓梓涵
终审: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