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暑期,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赴盐城市亭湖区先锋街道健康路社区开展支教实践。团队秉持 “寓教于乐,知行合一” 理念,创新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打造特色课程体系,巧妙融入红色教育元素,为 60 余名社区青少年构建知识学习与实践体验双轨并行的成长平台。
一、课程体系架构:构建四维教学框架创新红色教育设计
在健康路社区活动中心,一场教育创新的奇妙旅程悄然开启。通过匠心独运的系统性规划与深度资源整合,“四维趣味课堂” 教育体系如璀璨星辰般闪耀登场。该体系秉持学科融合的先进理念,巧妙地将教育内容编织成四大绚丽篇章:语文素养培育的文学星河、数学思维拓展的智慧迷宫、音乐艺术熏陶的灵动韵律,以及综合实践探究的探索秘境。
(一)趣味语文:课程怎么设计?用四个维度搭框架让红色教育更好玩
考虑到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的特点,团队成员黄沁怡对数字化情境教学模式展开探索,尝试将传统文化与新媒体传播相融合。在《望庐山瀑布》的教学实践中,她选取 “唐代诗人的空间视角重构” 作为教学切入点,借助跨学科知识,引导学生以绘画创作的形式感悟古诗意境,并巧妙融入新媒体话题标签元素,助力学生搭建古诗文本与当代媒介话语之间的桥梁。而在《蜀道难》的课堂教学中,则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创设文旅传播模拟场景,让学生在情境化表达与戏剧化演绎过程中,体会诗歌中的空间意象与艺术韵味。
(二)数学实践模块:让数学走进生活的新玩法和尝试
数学课堂构建 “生活实验室” 教学场景,将抽象知识与生活融合。秦雯设计 “超市采购决策分析” 和 “校园空间规划实践” 两大模块:前者让学生依托虚拟货币系统,结合商品策略建立优化模型完成消费方案;后者要求运用测量与建模方法,完成校园功能分区规划与面积测算。课堂还设置 “数独逻辑推理挑战赛”,以小组协同攻关,评选 “数学建模能手” 给予荣誉认证。
二、让红色教育更好玩:用沉浸式教学方法,把红色精神牢牢种进大家心里
在支教实践期间,团队带领学生走进盐城革命纪念馆,开展 “红色小记者” 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手持自制采访证,围坐在老党员张爷爷身旁,静静聆听他讲述新四军盐城重建军部的往昔岁月。张爷爷用质朴的话语,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娓娓道来。活动现场,学生们神情专注,时而执笔记录,时而轻声发问,在一问一答间,红色文化的种子正悄然生根发芽。
三、有趣的激励新招:“星星银行” 积分奖励法
为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度,项目组构建 “星星银行” 激励机制。以行为主义强化理论为基础,通过量化评估体系,将课堂互动、课业完成、同伴互助等表现,转化为 “知识星” 与 “品德星” 两类指标。学生累计满 10 枚星,即可兑换文具盲盒或课外读物。该机制显著激发学生内驱力,促使课堂专注度、互动频次提升,作业质量改善,同伴互助常态化,形成积极的班级学习氛围。
四、用环境影响人,助力孩子成长:社区红色教育的新做法
在支教项目后期,项目组举办 "教育者沙龙",邀请社区教育工作者、家长代表等围绕 "双减" 背景下校外教育创新发展展开研讨。家长分享教育期待,社区教师交流课程实践与规划。
五、学校和社区手拉手搞教育:让红色教育一直办下去
支教结束后,团队与健康路社区计划每月开展 “家长课堂”“亲子阅读会” 等活动。本次支教实践活动圆满收官,在社区教育创新中成果显著。课程将知识传授与红色文化融合,通过系统设计培育青少年价值观;师范学生在实践中深化教育认知。闭幕式上,“优秀学员” 表彰后,青少年集体诵读《少年中国说》,以激昂之声展现红色精神传承,为社区教育创新提供鲜活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