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梁建伟,外国语学院通讯员:李纯,刘宇凡)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新兴领域群体已成为城市运转的重要力量;他们工作节奏快、流动性强、时间碎片化,使得亲子陪伴成了奢侈品。针对这一现实痛点,本次“语润新苗”夏令营开展家长与子女的双向专项访谈,探讨公益课堂所发挥的缓冲作用。
访谈显示,多位家长不约而同地提到孩子身上发生的积极转变:“最大的惊喜是孩子对英语的兴趣上来了!”一位家长表示,课程显著提升了孩子英语学习上的兴趣,连带着综合素养也感觉有所改善。同时孩子主动分享课堂趣事成为一种常态,这份乐于分享的喜悦,是内心状态积极的外显。
(图为家长与孩子间共同参与访谈图片)
超七成的孩子每日放学后以写作业、阅读为主,普遍评价作业量"偏多但尚可承受"。当父母因接单忙碌无法辅导时,隔代照护成为主要支持力量,作业本上的空白题,藏着说不出口的孤单。
“虽然爸爸妈妈很忙,但还是很关心我们的学习。”孩子稚嫩的话语,道出了父母们忙碌中的牵挂。访谈揭示,尽管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时间被压缩得“少之又少”,这些奔波劳碌的父母们仍在千方百计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陪伴孩子。也许是隔天一次作业辅导,也许是每周六从父母家接孩子,时间稀缺,但爱意不缺席。
(图为孩子们单独参与访谈图片)
这些孩子对父母的忙碌有着超乎年龄的理解,在孩子们的心中“他们已经拼尽全力了”。在访谈中孩子们纷纷给父母留言:“谢谢爸爸妈妈伴我成长”“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等等。
夏令营并非简单托管,而是充满温情的“驿站”,以英语学习(字母、音标、词汇、句型、对话)为主,还开设趣味数学、历史文化讲解、手工、美术、英文歌、普法、心理安全教育等兴趣课,并提供课后一对一辅导,全方位填补孩子们的假期空白。近九成受访儿童表示最爱手指画、剪纸等富有趣味性和创造力的手工课程,同时约八成孩子坦言喜欢英语课堂,虽具挑战性但“非常有帮助”。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参与儿童均表达了持续参与类似课堂的强烈愿望,印证了活动的吸引力与价值。
时空之隔,非爱之限。父母以倾尽全力却常感愧疚的爱默默付出,孩子们以赤诚的宽容与体谅作为回应,而“语润新苗”夏令营则为这份双向奔赴的爱意“架桥铺路”:寓教于乐,学有所获。公益课堂有效填补了孩子们假期的空白,以一种创新的方式为新兴领域群体子女拓展兴趣、提升素养提供切实支持,助力他们向阳而生,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