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陈官庄战役:红色足迹中,读懂“使命”二字重量

         为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追寻红色记忆,寻访复兴古迹”社会实践团于2025年7月2日前往陈官庄淮海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通过探访战役旧址、了解战斗细节,在重温陈官庄战役的过程中,触摸“使命”的厚重内涵,让红色精神点亮前行方向。
  踏入陈官庄淮海战役纪念馆,语音讲解牵引历史脉络,沉重过往化作一个个故事片段在眼前铺展,我们得以慢慢咂摸“使命”的滋味。
                                                
                                                                                                 (图为团队成员抵达陈官庄淮海战役纪念馆。杨梦摄)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纪念馆与馆前的五座雕像。凝望雕像,当年战士们的身姿似在眼前浮现。听着讲解,我们想象着他们奔赴战场时的心情,这是我们触摸这段历史的第一站,“使命”的影子,借雕像悄然浮现,如无声召唤,引其探寻背后的故事。在对纪念馆的概况有了深入了解,并认识到其所承载的历史重要性之后,目睹了“徐州解放,30日撤退被包围……”的场景再现,方能深刻理解战役初期的复杂多变。指挥员们于复杂局势中决策,恰似在迷雾里寻方向,这使我们理解到,“使命”在艰难的境遇中,往往意味着为众人寻找出路的责任,与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必须承担的责任,在本质上是相通的。看着淮海战役经过要图,红蓝线条勾勒出的战役走向,才惊觉在一场胜利背后,是无数次战略调整与布局。鲁楼狙击战的讲解里,枪炮声似在耳畔响起,战士们在战场上咬牙坚持,让我们深知“使命”是明知危险在前,仍奋勇向前的狠劲,犹如那枚或许永驻战场的子弹壳,满载着热血与决绝。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陈官庄淮海战役纪念馆。杨森摄)
  行至“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展区,透过历史照片与资料,了解战役一步步推进,战士们持续作战,懂得“使命”也是一种坚持——不管多累多苦,为胜利、为百姓,都需咬牙坚持下去。11月28日徐州开会场景的还原,让我们看到指挥员们关键时刻的思考与决断,“使命”里亦有冷静谋划、协同合作的模样。“过新年+快板书”的展示,透着战士们的乐观与坚韧,哪怕战争间隙,也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为“使命”增添了温度,让我看到,它不只有残酷,更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而“包围圈的国民党”相关讲解,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战役,也让我们明晰了“使命”的正义性——为让更多人摆脱苦难、走向光明。纪念馆2楼序厅,气势恢宏的雕塑诉说着历史厚重。在缅怀英烈厅内,悼念活动的记录与英烈事迹交相辉映,使“使命”二字成为永恒的坚守。先辈们用生命践行这份使命,同时也启迪后来者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三楼胜利厅展馆,述说着胜利的艰辛与辉煌。行至“走出陈官庄,杜聿明被俘”展区,战役的脉络逐渐清晰,胜利的背后是无数人的牺牲与拼搏,“使命”终见成果,同时也开启了新的责任。“八月会议,九月会议”及“大决战前国共备战情况”的讲解,让我们从宏观层面理解了战役的深远意义,领悟到“使命”如何连接历史走向,关乎国家命运与百姓未来。最后步入人民支前厅,支前故事感人至深,农妇拆棉被制棉衣的场景,让我们明白“使命”并非仅是军人的职责,普通百姓亦以各自方式参与其中,为胜利贡献力量,正如身边人备课、持家,将“使命”融入平凡的日常生活。
  离开纪念馆,踏入烈士陵园,苍翠的松柏掩映下,墓碑整齐排列。我们用毛巾轻轻拭去碑身的尘埃,每一次擦拭,仿佛在与英烈无声对话。手指触及冰冷的碑石,内心却涌起一股暖流——这些墓碑,是“使命”的具象化,见证着先烈为理想献身的坚定意志。
  默哀时刻,三分钟的静默中,风声似乎也为之凝固。凝视着墓碑,脑海中浮现纪念馆中那些年轻的名字,深刻体会到“使命”不会因生命的消逝而褪色,反而在历史的传承中愈发厚重。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并非让我们安逸享受,而是要我们肩负起责任,继续前行。擦拭墓碑,清除的不仅是尘土,更是对历史的深切缅怀,对“使命”传承的庄严承诺。
                                              
                                                                                                                  (图为团队成员为烈士默哀。杨森摄)
  此次陈官庄之行,纪念馆的历史碎片与烈士陵园的追思,拼凑出完整的“使命”拼图,它是困境中的担当、平凡中的奉献、生死间的勇气,更是传承里的坚守;回归日常,再看学业压力与未来迷茫,视角已截然不同,先辈们身处更艰难的处境都能为使命舍生忘死,我们又有何理由逃避,往后,我们愿将在陈官庄体悟的“使命”融入生活点滴,学习时为成长与责任全力以赴,生活中为他人、为社会添一份力;因为,使命从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它扎根于陈官庄的泥土,镌刻在墓碑的字迹里,更流淌在我们每一个人前行的脚步中,唯有铭记、传承,方能让这份源自历史的力量,照亮当下与未来的征途。(通讯员王雨墨 韩文华)

 
作者: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初心”党建工作室社会实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发布时间:2025-07-08 阅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吉首大学“小桔子”志愿团创新课堂助力亲子沟通
  • 吉首大学“小桔子”志愿团:科普“下乡”服务“上门”
  • 吉首大学“小桔子”志愿团:解锁古建里的“物理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