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黄河流域,探索水土保持与文化传承的融合之旅
为了探索水土保持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以及加强黄河流域的治理工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寻迹文化葆本色,赓续精神护黄河”实践队前往延安进行了实地考察,还深入采访了安塞水保实验站的工作人员,深入了解了水土保持工作的艰辛与成就。
团队首先对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详细考察,通过与当地居民交流,收集了第一手资料,了解了水土流失对当地环境和生活的影响。在前往参观地址欣赏文化作品的同时,团队成员有幸观赏了精彩的安塞腰鼓表演,深刻感受到了黄河流域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艺术的魅力。
在安塞水保实验站,团队成员与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水土保持工作的最新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并收集了关于黄河流域治理的宝贵信息。活动结束后,团队定期召开会议,整理资料,撰写实践总结与心得,确保了活动成果的系统化和知识的传承。
在黄河流域进行的实地考察中,团队成员积极寻找相关资料,确定了当地治理的方法与措施,并结合水保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黄河流域的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通过对渭河流域与安塞流域的流域文化进行分析,团队总结了黄河流域传统文化的特点,强调了文化传承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重要性。在采访安塞水保实验站工作人员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刻感悟到了水保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成为推动黄河流域治理工作的重要力量。
本次深入黄河流域的活动,不仅加深了团队成员对水土保持和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激发了大家对黄河流域治理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未来,团队将继续致力于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李芊穆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保学院
发布时间:2024-09-06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