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心系生态渭河,共建绿色家园

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响应国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贡献青年学子应有的青春力量,7月18日下午,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绿色长征·渭河行”志愿服务队的8名实践队员前往渭河湿地公园开展生态环境现状及群众生态意识的调查。
实地调研采访,宣传生态理念
实践队沿渭河湿地公园进行徒步考察。渭水在太阳地照射下波光粼粼,两岸植被郁郁葱葱,散步游玩的熙熙攘攘,游客来此野炊,幕天席地,更有小孩在小池塘里嬉戏玩耍,好不热闹。看到渭河湿地的生态保护卓有成效,团队队员陈燕平发出感叹:“渭河这里真美呀,就是个天然氧吧”。实践团队沿途对往来游客进行有关生态意识的问卷调查和采访。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在调查的人中,有超过70%的民众了解“生态文明”并且愿意参加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由此看来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同呼声。公民的主动参与能够自下而上为实现这一目标注入强劲动力,与国家自上而下由法律法规和行为规范指导社会各主体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相辅相成,最终形成合力将我国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

采集渭河水样,调研水质现状
渭河作为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对其水体环境的检测是掌握水质动态的重要环节。在渭水河畔安全区处,实践团队用准备好的水瓶采集水样,目测较为清澈。水样将带回学校实验室进行检测。自新中国成立,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开展了“综合整治”和“生态区治理”两项工作,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保护稳步推进,不断筑牢祖国生态安全屏障,显著提升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质量。
争做环保使者,共创美好未来
在走访过程中,群众说到以前渭河生态遭到破坏,可以说“满目疮痍、百病缠身”。而如今的渭河呈现出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象,成为一条造福一方的安澜河,生态河,幸福河。此次实践调研,不仅让实践队成员走近了生态亲近了自然,更让大家深刻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我国全面步入小康社会,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人民群众对宜居环境的期望值更高。
作为新时代青年,理应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的生态建设一定会越来越好!

 

作者:李婉辰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保学院
发布时间:2024-09-01 阅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启航,能源先锋!
  • 为跟上时代脚步,做能源道路上的领航者,我们旨在探索在能源开发中如何平衡能源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清洁能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所
  •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