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非主城区红色资源调研“暑期社会实践队在行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泰州学院组织了 2024年暑期“南京非主城区红色资源调研”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红色寻访、老兵采访、撰写红色革命故事、绘制红色地图等实践活动,“指导和协助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贡献力量,努力成为怀抱理想、勇于担当、不畏艰辛、愿意奋斗的新时代优秀青年。
2024年7月15日上午,红色调研寻访小组南京江宁队来到了江宁区科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对亲身经历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并或得“中国好人”称号的李先南同志进行采访慰问。
眼前的李先南,身形清癯、坚毅,尽管岁月以耳鸣为伴,但他的眼眸依旧明亮如炬,清澈如潭。随着同学们入座,李先南同志以深沉而饱含情感的声音将从前难忘的军旅岁月娓娓道来。1983年,19岁的李先南抱着捍卫祖国的决心入伍,还在新兵连时,他结识了同从江宁前来参军的易忠怀等四位同乡战友,共同度过了亲如兄弟的三个月。1985年,李先南所在的部队参加边境作战,出征前四人定下“生死之约”,即:如果哪个不幸牺牲了,父母就由活着的兄弟帮忙照顾!
战场的充斥艰险与艰苦,狭小而潮湿的“猫耳洞”也成了李先南和战友们坚守的堡垒,在如此极端的条件中无论是蚊虫的叮咬、溃烂的皮肤还是潮湿的环境都成为常态,炮弹的轰鸣也分分秒秒响彻在军人们的耳畔。在烽火连天的阵地上,李先南亲身经历了无数次冲锋向前的英勇,以及在狭小却坚韧的猫耳洞中日以继夜的坚守。这份并肩作战的经历,已深深烙印在他的灵魂深处,让他深刻理解:“战友之情,无异于那危急关头,毅然决然为你挡下致命一击的坚实后盾!”
在幽暗的猫耳洞深处,一则沉重的消息悄然传来:同乡战友易忠怀,在一次排雷任务中,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一消息,如同巨石投入心湖,让李先南的心中泛起了复杂的涟漪——既有对战友英年早逝的深切惋惜,也有对战争残酷无情的不平与愤怒,但更多的是清楚了自己身上担当的责任。
1987年,李先南退伍返乡,第一时间便开始寻找牺牲战友的父母,替他们尽孝,这工作一做就是36年。 “只要我活着,这个诺言就会一直坚守下去!”李先南说。
李先南不仅心怀对战友的深切缅怀,更将这份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投身于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之中。他频繁地应邀前往各企事业单位及学校,以一位亲历者的身份,深情讲述那些烽火岁月中的感人故事。通过这些生动而真实的叙述,他旨在让年轻一代穿越时空的阻隔,切身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牺牲与无私奉献,从而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感。李先南深情地表示:“我讲述这些故事,是希望它们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和平的宝贵与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些红色精神能够薪火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郭妍,谈超 来源:个人社会实践投稿
发布时间:2024-08-25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