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稚心守护映苍穹,网海扬帆筑未来

稚心守护映苍穹,网海扬帆筑未来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在时代的浪潮中,网络已成为未成年人的第二课堂,然而,这片虚拟天地里,网络暴力的阴霾却时刻笼罩着这群祖国的花朵。

坚韧前行:青春力量在网络治理中的责任与担当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暴力治理与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营造晴朗的网络环境,守护未成年人的精神家园,我国积极开展未成年人网络暴力综合治理,编织一张坚实的青春守护网。在此背景下,2024年6月20日至7月10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网络暴力协同治理研究”团队围绕未成年人网络暴力信息协同治理的法制化问题展开研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研,共收获有效问卷1132份;同时,于2024年7月24日至25日赴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人民检察院开展访谈实践活动,通过与司法机关干部交流,了解、感悟当今司法实践中的未成年人网络暴力问题以及治理情况,以现有国内外研究成果为参考,以协同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实证调研的研究方法关注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法制层面探索针对未成年人群体的个性化治理对策,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与网络环境的风清气正提供思路引领与政策建议。

倾听守护者之声: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法治守护之旅

在网络时代,未成年人的成长之路充满了未知的风险。本次社会实践中,团队有幸联系到了桐柏县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的检察官进行访谈,聆听他们如何守护未成年人网络空间,用法治之光驱散网络暴力的阴霾。

暗流涌动:网络暴力之殇

检察官们向我们揭示了当前未成年人网络暴力的严峻形势。匿名性赋予网络空间一种特殊的“魔力”,让一些不良言论和行为得以肆虐。从最初的文字辱骂、图片嘲讽,到如今视频羞辱、网络欺凌,网络暴力如同暗流涌动,侵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

法治之光:守护青春之花

面对网络暴力的阴霾,检察院未成年部如同守护者,用法治之光驱散黑暗。他们遵循严格的法定程序,深入调查取证,公正处理每一起案件。在惩罚犯罪的同时,他们更注重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矫治和法治教育,帮助他们迷途知返,重拾希望。

共筑防线:预防为主,多方协作

预防胜于治疗。为了从源头上减少网络暴力,检察院未成年部积极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合作,共同筑起网络防护墙。通过举办法治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他们向未成年人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和网络环境治理工作,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携手同行:共创清朗网络空间

检察官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网络环境。政府应加强网络立法,明确网络暴力的法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网络平台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内容审核,及时清理有害信息,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此外,学校、家庭、社区等各个层面都应共同努力,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健康地使用网络。

寄语未成年人:以法为舟,以德为帆

检察官们还特别寄语广大未成年人,要以法为舟,以德为帆,在浩瀚的网络海洋中乘风破浪。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在网络世界中辨别是非,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言论,更不参与任何形式的网络暴力行为。同时,家长们也要多关注孩子的网络活动,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我们共同培养孩子的网络素养,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文明上网,共同维护一个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

共筑防线:法治引领,守护未成年人网络晴空

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法治之光将永远照亮未成年人成长的道路。让我们携手同行,共筑网络防护墙,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更加清朗、更加健康的网络空间;让我们共同努力,确保每一位未成年人都能够在网络世界中安全探索,自信前行,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绽放属于他们的璀璨光芒!

作者:谷木子、刘紫超 来源:实践调研
发布时间:2024-08-20 阅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实践致远,乡音传莓——“起笔丹东红颜,绘制三农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