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齐韵流芳,古市寻踪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齐风之行”社会实践团赴周村古商城调研学习

为了深入了解齐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推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扩充齐文化双语库,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推进齐文化的跨文化传播。7月16日,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齐风之行”社会实践团前往周村古商城进行调研学习,探寻齐文化载体之一——丝绸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奥秘,同时进一步了解锦灰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

首先,实践团成员前去拜访锦灰堆技艺第四代传承人耿学知先生。在历史的积淀与传承中,三千年泱泱齐风为淄博孕育了锦灰堆这一独特艺术锦灰堆,又名“八破图”、“百岁图”,最早起源于元代,其采用写实的画法,突出特征概括为一个“破”字,给人以古朴典雅、耐人寻味的感觉。在参观周村耿学知锦灰堆艺术工作室时,耿学知先生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锦灰堆艺术的相关内容以及对锦灰堆艺术的研究。

对于工作室的锦灰堆作品,耿学知先生表示大部分作品的原作收藏于海外,例如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和德国柏林博物馆。为了向国人展示与推广锦灰堆艺术,耿学知先生仔细研究原创者的风格,在近六年时间内一比一临摹和补充了24副作品,从而将一组四屏画完整地展览出来。而灰锦堆自身的独特性决定了其绘制难度,耿学知先生提到这些作品的染色方法、肌理效果、正字反字以及书法类型都和原作一模一样,因此绘制一幅作品通常需要二十余天时间。在此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锦灰堆艺术的魅力,深入探索和学习了我国非遗文化,更好地促进非遗文化和当代艺术的传承发展与跨文化交流。

随后,实践团来到周村古商城大染坊参观学习。淄博周村是齐国丝织业的重要生产区域,自东周时期开始奠定在古丝绸之路的商品生产源头地位。周村古商城的大染坊是清朝道光年间东来升绸布庄的旧址,是中国传统手工印染工艺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技艺传承。实践团成员在大染坊认真观察并体验了丝绸的制作过程,如缫丝、纺线、织造、染布、晾晒等,深入了解中国传统丝织工艺的精髓,学习丝绸文化,激发对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热情与动力。同时,实践团成员对大染坊内的双语讲解进行了记录与整理,将齐文化关键词进行汇总整理充实齐文化双语库,更好地促进齐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让齐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成员积极参与其中,切身体会到齐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内涵,加深对齐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激发对齐文化的兴趣与热情,对齐文化双语库进行了扩充,推动齐文化对外传播与跨文化交流,为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动力。
作者:郑娴 孟宪鑫 赵海喆 李喆 张帆 侯钰涵 来源:“齐风之行”社会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4-08-14 阅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筑防线,智慧防诈骗
  • 青春筑防线,智慧防诈骗
  • 河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甘霖计划”大学生义务支教服务队在商水县汤庄乡西赵桥村开展支教活动期间开展防诈骗宣传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农
  • 08-14
  • 温暖夕阳,爱心传递
  • 温暖夕阳,爱心传递
  • 河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甘霖计划”大学生义务支教服务队在商水县汤庄乡西赵桥村进行支教活动期间,走进养老院开展“志愿敬老行,关爱
  • 08-14
  • 万世吉金,铜都铜蕴;铜韵千年,传承不朽
  • 青春旋律,点亮乡村梦
  • 青春旋律,点亮乡村梦
  • 外国语学院“甘霖计划”大学生义务支教服务队联合省委组织部驻西赵桥村工作队举办支教文艺汇演
  • 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