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蓬山一万重,掉头不顾吾其东”,这是焦裕禄在兰考上山下乡时最真实的写照,面对最开始蓬屋树立的兰考,他不畏艰难险阻,只为人民温饱。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他,振乡村·正青春实践团来到了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
7月13日,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振乡村,正青春”实践团成员以及老师来到了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移步馆内,一段段真诚的文字,一张张发黄的照片,一件件光泽不再的老物,无不诉说着当年的艰辛,低喃着焦裕禄为了百姓的冷暖安危,始终保持着人民公仆的本色,忘我工作,身染绝症也全然不顾的忘我精神。
图一 老师同学们在听讲解员讲解焦裕禄的故事
在纪念馆工作人员的详细讲解下,成员们对于焦裕禄的生平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此外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成员们对于当时兰考工作的展开以及乡亲们的不易和兰考当时举步维艰的境况有了更切实的感受,风沙天,荒漠地,面黄肌瘦的乡亲们,这是焦裕禄心中无法割舍的柔软,因而每每痛下决心,就算舍掉自己的生命,也要带领乡亲们创出自己的一片天!
图二 实践团成员学习当时的劳作工具
移步换堂,烈日骄阳晒暖了成员们,但成员们心中的震撼和心痛却久久难以忘怀。在老师以及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成员们来到了焦裕禄烈士的墓前,碑上黑白的照片上是他坚毅的脸庞和坚定的眼神,成员及老师们在其墓前站定,深深鞠下一躬,满怀敬仰。
图三 实践团成员在参观焦裕禄烈士之墓
焦裕禄精神时至今日仍然影响深远,但现在它不仅仅只是焦裕禄一人的代名词,而是代表了以焦裕禄为首的万千为人民献身,为社会做贡献的广大党员们,他们是中国加速发展的引擎,他是万千党员的剪影,愿我们都能以此为鉴,践行习总书记的“不忘来时路,回顾党史”,为着中国梦的实现而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