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隐于傩面,文化传承弥新

繁华隐于傩面,文化传承弥新

——大学生“三下乡”非遗文化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2024年7月15日至7月18日,我们大学生傩文化实践团在池州市区开展了为期四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采访和实地考察调研的方式,向社会展现了当代青年对非遗傩文化的重视和文化自信力。
     傩,一种古老的驱除瘟疫,祈求安康的祭祀活动。那时人们生活饥寒交迫,无所依靠,百姓寄希望于上天赐福,便将傩与民间歌舞结合,以祭神跳鬼驱瘟除疫,后来人们逐渐在歌舞中增加了故事情节,丰富了表演形式,逐渐向傩戏转换,这种傩戏便成了最初的戏曲。

    在这四天中,我们对傩文化的认识逐渐深入。通过访问茅坦村杜会长,我们了解到了现今傩文化的恢复情况和傩戏表演的具体流程,在应接不暇的的傩衣、傩面具里我们看到了那独属于傩文化的璀璨;在与傩面具制作人姚维耘师傅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了傩面具的制作过程和其中蕴含的历史故事,当我们真正触摸到傩面具之时,上面岁月的痕迹变得浓厚,他们变得鲜活,慈爱地注视我们,将那些历史故事娓娓道来;而张邦启馆长则用言语为我们搭起一座跨越历史的戏台,我们仿佛看见了古人们带上面具,随着音乐开嗓,起舞;在实践最后一天,我们跟随池州学院谈家胜院长的脚步,对傩文化的发展以及广告学专业有了更一步的认识。我们敬佩于他们对傩文化的坚持,也震撼于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在他们的绘声绘色下,在弦歌不辍、思接干载的传承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智慧结晶。

    回溯历史,万物皆循时光,逐年更迭。傩戏传承向何处,取决于我们如何与文明对话。正如各个老师提到的,作为广告学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将傩文化与新型网络传媒技术相结合,将傩文化中的特有元素与广告制作设计融合起来。坚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像谈院长说的“你们广告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对传统文化、非遗文化进行了解和学习,这样你们做出的产品才有内涵,有意义”。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从广告学专业出发,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将它也在努力与时代融合与科技相搭,努力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让越来越多人的人走进池州去探寻那古老的傩文化。
————The end ————
编辑:秦凯弟,郭丹丹
校对:朱文静,刘慧,刘浩
创作来源: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非遗文化实践团
联系方式:18555269226(朱文静)
作者:刘浩,秦凯弟 来源: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傩魂神韵,瞻仰傩戏”非遗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4-07-27 关注:
社会实践推荐
  • 山东理工大学“蔚梦疆来”实践团:“红领巾小课堂”开
  • 承科技之光,扬清远茶韵
  • 承科技之光,扬清远茶韵
  • 广东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科技赋能茶田,智慧点亮茶韵”突击队于7月16日至7月18日在英德市英红镇开展实地采访调研活动。
  • 07-29
  • 乡村振兴走田间,青春聚力正当时
  • 乡村振兴走田间,青春聚力正当时
  • 2024年7月23日至24日浙江海洋大学“绿薪传 稳社稷”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深入定海区蟠洋山路和烟墩村农户家中开展“送清凉”和助农服务活
  • 07-29
  • 三下乡|山东理工大学“蔚梦疆来”实践团赴博斯坦乡开
  • “三下乡”支教
  • “三下乡”支教
  • 近期,山东理工大学“蔚梦疆来”实践团团队成员赶赴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博斯坦乡博斯坦村开展为期近一个月的“三下乡”支教实践活动。
  • 07-29
  • 浙海大学子走访实践先锋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 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赴阳泉实践队感悟分享
  • 古今交融映新篇 实践探索谱华章——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