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传千年之傩戏,燃万古之明灯

神魂傩韵,瞻仰文化
——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子深入访谈傩面具雕刻技术非遗继承人姚维耘
 
   为进一步了解傩戏文化,赓续历史文脉,让傩戏文化等非遗更好的走向新时代。7月16日,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傩魂神韵,瞻仰傩戏”非遗实践团一行6人按照原计划,来到九华上城——傩面具工作坊,对傩面具雕刻技术非遗继承人姚维耘进行深入访谈。在这里,对傩戏文化中的傩面具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细致的访谈与交流。
 
   根据资料上的记载,傩面具在傩戏中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和重要的宗教象征作用。傩面具是古老汉族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信仰的体现,其历史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从古至今,傩面具在傩祭活动和傩戏演出中一直被赋予神秘的宗教与民俗含义。同时,它更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演化成为独特的艺术形式。从古至今,傩面具在傩祭和傩戏中所承载的神秘与庄重,让其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而且在表演艺术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次实践所采访的对象姚维耘原曾担任池州市刘街地区文化站站长,而刘街作为傩戏文化主要活跃地。据他介绍,每年正月十五日,刘街的姚、刘、汪等大姓家族会举行朝庙活动,将供奉家族祖先的傩神面具抬至青山庙进行祭祀。这一活动不仅是传统祭祀,也是重要的民间艺术活动,而其傩面具雕刻手艺在其传承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刘街社区的傩文化展示馆中,可以看到明清以来的傩面具、傩服装、万民伞等道具。这些面具不仅是演出的重要道具,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记忆。 
   跟着姚师傅的步伐,我们来到师傅的作坊,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傩面具,在我们一开始见到面具面露凶相,不觉得感到害怕敬畏,忍不住向姚师傅提出了师傅是从什么时候从事傩面具的制作以及在傩面具的制作过程中有什么忌讳的地方,姚师傅提到“在1987年自己在汪师傅和林师傅的指导下,自己逐渐学习傩面具的制作,傩面具的制作是一个神圣的过程,首先要有人敲锣打鼓、放鞭炮将适合制作傩面具的木材迎下来,再进行蒸煮风干,切割等工作,还要请和尚进行点光”。姜老师问到关于傩戏在姚师傅生活中的意义的时候,姚师傅回答道“傩文化是家乡家族的习俗,是对家乡故土的情怀”;对国家对社会而言,傩文化是一种非遗文化;而对他们来说,傩文化是乡愁、是对家乡文化的寄托。我们知道在当代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有很多的非遗文化在面临着失传的问题,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向姚师傅表达了我们的担忧,提出在未来傩文化应该如何的发展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姚师傅说:“对于现阶段的傩文化的在未来的宣传工作还需要继续加强,对于傩文化的文创产品的制作要充分保留傩文化的独特韵味,在兼顾美的同时还要兼顾实用性。此外已经有相关的团队和专家学者以及自己也带了一些学生在刘街社区开展相应的学习和传承的工作。”在姚师傅的讲解中,傩文化未来的美好蓝图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对傩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对傩文化的未来也更加期待。
 
 
 
 
   在池州,傩面具作为傩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本土地域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了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通过对傩面具的保护和研究,不仅仅是对过往文化遗产的保存,更是对民族历史和文化认同的一种强化。同时傩面具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形式,展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仪式用品,也是民间艺术的瑰宝。傩面具的线条、色彩和造型,都是民间艺人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反映了民众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在当代艺术领域,傩面具的元素也常被运用于现代设计之中,成为启发创意的源泉。
   经过今天深层次的访谈与交流,结合广告学专业角度来思考:当傩文化与专业相融合,所涉及的傩面具相关的周边文旅文创的创意和宣传,我们团队和老师再次的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傩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故事背景,如《孟姜女》、《捉黄鬼》等,这些故事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戏剧张力。在现代广告中,可以通过重新诠释这些传统故事,来传递品牌的核心价值和情感诉求。同时,傩戏的表演通常伴随着节奏感强烈的锣鼓声,这种音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仪式感,在广告中合理运用这类音乐,可以增强广告的吸引力和记忆点。而且,傩戏面具的视觉风格非常独特,色彩鲜明,形式夸张,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这种独特的视觉元素可以被用来加强广告平面设计的视觉表现力。我们更应该注意傩戏文化相关周边产品投入市场的问题,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仍待进一步探索。未来,我们将更加提高广告学综合能力对傩戏等特色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傩戏文化等非遗文化走向新时代。
————The end ————
编辑:刘慧,朱文静,刘浩
校对:秦凯弟,郭丹丹
创作来源: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非遗文化实践团
联系方式:18555269226(朱文静)

 
 
作者:刘浩,秦凯弟 来源: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傩魂神韵,瞻仰傩戏”非遗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4-07-27 关注:
社会实践推荐
  • 池州学院商学院实践团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 红色遗迹焕发新生机,产业发展照亮振兴路
  • 红色文化赋能旅游产业,乡村振兴绘就崭新篇章
  • 实践正青春|探索中部地区崛起的强劲动力,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