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了解山东地区的农耕文化和农机发展史,山东理工大学“拾耕实践团”于7月26日赴济南市济阳区济水韶音博物馆进行社会实践考察,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到山东地区农耕文化的独特性和历史积淀,以及现代农机在提升农业生产力和农民生活质量中的作用,也增进了对山东地区农耕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济水韶音博物馆地处济南市济阳区曲堤街道北街村,涵盖了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代各个时期的建筑和生活器物。走进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充满质朴与纯真的年代。馆内设有多个展厅,包括闻韶书院、古镇春秋、乡村记忆等,每个展厅都以其独特的主题和展品,向游客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20多处院落浓缩建设了闻韶台、禅塔、月牙桥、黑风口等古镇遗迹,上百间青砖老屋有着陈列着万余件“古董”,涵盖农耕工具、石器、陶瓷器、书画、红色收藏等各类生活器物和老物件,向世人讲述着鲁西北地区悠久的农耕文明和历史文化。
期间,实践团成员遇到前来参观的游客,并同游客谈论,聆听他们追忆贵馆发源的那段历史。
随着不断深入济水韶音博物馆,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坚定了为农机事业做出奉献的决心,也更加珍惜现代农机技术的发展成果,同时对农业现代化、农村振兴有了深刻认识和责任感。此次实践考察,通过展览和详实的解说,实践团成员得以深入理解农耕文化的发展和延续情况,也感受到了南街村人民的热情和质朴,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对济南当地农耕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并进一步加深了实践团成员对特色地域农耕文化的感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