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月的盛夏,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从南昌出发前往宜春市三阳镇,展开了一场为期六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更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
图为实践队员们的出征合影
红色基因的传承 实践队首访湘鄂赣革命纪念馆,观历史照片与文物,缅怀先烈。然后探访万载县槽岭村——万载县首个党支部诞生地,深入了解浏万边特别党支部历史,深化对党的认识,提升党性修养。
图为湘鄂赣革命纪念馆大厅雕塑
图为载县白水乡第一个党支部——红色槽岭指引牌
理论与实践的交融 在三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队员们围绕“强国有我”的主题,为当地青少年开展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在讲解课程
同时,他们还组织了一系列理论宣讲与政策解读活动,通过微视频、互动问答等形式,让基层群众和青少年直观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感受国家发展的脉搏。此外,实践队还在三阳镇人民政府举办了新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交流会,新老党员共聚一堂,分享学习心得,增强了纪律意识。
图为实践队员在进行理论宣讲
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怀 实践队员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学生需求开展安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以“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为主题,激励学生正视自我,提升自信。通过趣味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掌握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此外,实践队员也特别为留守儿童设计“侯鸟计划”,传递温暖,激发他们对科技与国家建设兴趣。
图为实践队员和孩子们做游戏
图为活动结束实践队员们和孩子们合影
志愿服务与人文关怀 实践队还深入三阳镇城坊村,探访并陪伴空巢老人。他们为老人们送去生活必需品,倾听他们的过往故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此外,他们还采访了多位老兵,聆听他们的人生经历。
图为老兵看宣传手册
实地调研与乡村振兴的探索 为了深入了解现代农业项目的发展情况,实践队分别前往白水乡百合种植园、三阳镇陈坊村十里桃园以及彭坊村创丰果园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与当地负责人的深入交流,他们详细了解了各果园、种植园的企业背景、发展历程、经济效益等信息,并提炼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发展模式与经营策略。
图为实践队员在进行采访调查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 在三阳镇人民政府,实践队员们还开展了漆扇制作活动。他们向当地青年介绍了漆扇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并指导他们亲自动手制作。这一活动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激发了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通过参与漆扇制作,当地青年不仅学到了传统技艺,更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图为当地青年手持成品扇
总结与展望 实践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内涵,将青春的热情与智慧播撒在三阳镇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们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宜春站的合照
未来,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将继续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为更多的乡村地区带去帮助和支持,用青春的力量书写更加绚丽多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