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收官 ——西安工程大学赴陕西安康“遇非遗文化,谱振兴新篇”暑期社会实践团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知识改变命运,实践成就未来。”在暑期社会实践的最后一天,实践团师生们沿着精心规划的研学路线,再次前往文化馆,准备为这段旅程画上圆满的句号。
2024年7月16日,上午9时,实践团成员们顺利抵达平利县文化馆,在办公室里,馆长对我们的到来表达了热烈的欢迎,简单的关切后,实践团与文化馆正式举行了挂牌仪式。随着挂牌仪式的举行,为期 5 天的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圆满结束。
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来自西安工程大学的实践团队深入乡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挂牌仪式现场,文化馆的领导们、实践团队成员以及围观的民众们齐聚文化馆前的女娲文化广场。郭老师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三下乡活动是学校与平利非遗文化深度合作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也为非遗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未来,学校将继续加强与当地的合作,为非遗文化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文化馆领导们对实践团队的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表示,实践团队的到来,为非遗宣传的宣传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和新的力量,对推动平利县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希望这种合作能够长期持续下去,共同为平利县非遗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实践团队成员代表也分享了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他们表示,通过与非遗传承人们的交流和互动,深刻体会到了宣传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时代发展太快,这些古老的文化不应该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挖掘新的发展契机,让文化延绵不绝,生生不息。
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负责人与郭老师共同为实践基地挂牌。这块牌匾不仅是对此次三下乡活动的总结和纪念,更是学校与平利县合作的新起点,标志着双方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携手共进,共同谱写非遗文化振兴的新篇章。暂别文化馆,实践团成员们迎来了最后一次总结大会,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都表达了对本次实践的感悟,“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让实践队走出校园、融入乡村、开展非遗之路,成员们纷纷表示,今后将继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受时代脉搏,以实际行动助力非遗发展。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圆满成功,不仅是一次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尝试,更是对实践团综合素质提升的有力推动。实践团成员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为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下坚实理论实践基础。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宝贵的经历将成为暑期实践团成员们心中最美好的回忆,激励同学们不断前行、勇攀高峰。今后,西工程大学子也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加大对安康平利非遗的宣传力度与深度,为非遗的传承与宣传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作者:西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来源:西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发布时间:2024-07-20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