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亚素:以匠心守护鱼骨画艺,传承非遗文化之光

裘亚素:以匠心守护鱼骨画艺,传承非遗文化之光 
  在宁波象山石浦这片充满海洋文化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非凡的女性——裘亚素老师,她以非凡的技艺与多年的坚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作为鱼骨画及多项传统手艺的第四代传人,裘亚素老师不仅继承了家族的深厚底蕴,更以个人的热爱与创新,将传统技艺推向了新的高度。
  技艺传承,家族渊源的深情纽带
  “我是从小耳濡目染,外婆、老妈都会做这些,整个质朴的村落里,一代代老人都在传承。”裘亚素老师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家族传承的深厚情感。她出身于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自幼便与各种传统技艺结缘。在她的引领下,这些宝贵的技艺在家族内部得以延续,并逐渐影响了更广泛的社区。
图为裘老师介绍鱼骨技法,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通讯员余知涵/摄
    创新求变,传统技艺的现代演绎
  
面对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裘亚素老师没有选择守旧,而是勇敢地迈出创新的步伐。“我自己设计了青草膏,还做了中药香包,这些产品既保留了传统药效,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她不仅亲自设计并制作了各种中药产品,还在鱼骨画创作上进行了大胆尝试。
  
她将传统鱼骨画与现代立体造型相结合,创作出了一幅幅独具特色的作品。她指出,鱼骨造型艺术不仅要求制作者具备精湛的技艺与耐心,更需要对海洋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每一件作品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海洋故事与渔民生活的点点滴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传承与创新的结晶。这些作品在文化馆的大幅面展示中赢得了广泛赞誉。
图为裘老师亲手制作的鱼骨画,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通讯员应奕珊/摄
  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员们,怀揣着对鱼骨技艺的好奇与热爱,纷至沓来,只为能亲眼见证这一古老技艺的神奇魅力,并亲手体验其中的乐趣与挑战。裘老师表示,每一次的展示与教学,都是一次将鱼骨技艺推向公众视野的尝试,都是一次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并爱上这门艺术的契机。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更多人意识到非遗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激发更多人的保护意识与传承热情。
     肩负使命,非遗传承的社会责任
  
“我深知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与传承使命。”裘亚素老师如是说。她不仅致力于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家族后代,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到各个乡镇上课,传授鱼骨画等技艺。在她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来。“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些传统技艺。”
图为鱼骨鸟,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通讯员应奕珊/摄
  身兼多职,影响力广泛的非遗使者
  
除了作为非遗传承人外,裘亚素老师还身兼多职。她是学校的专职教师,也是政府文化宣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通过电视媒体等多种渠道,她向公众展示和传播非遗文化,提高了非遗文化的知名度。“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裘亚素老师以其深厚的技艺造诣、不懈的传承精神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为了非遗传承领域的杰出代表。她的故事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于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事业中来,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着裘亚素老师继续以她的智慧与热情,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图为裘亚素访谈照片,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通讯员余知涵/摄
 
联系人:余知涵
电话:13868705019
院校: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日期:2024年7月17日

 
时间:2024-07-19 作者:余知涵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