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层教育,创造快乐课堂
今年寒假,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寓教于乐”实践队进入队员农村家乡学校进行志愿教育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体验、志愿讲课、丰富活动等方式充分发挥了高校师范生教育职能,同时提高高校师范生的教学质量。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队感受新时代教师的授课方式,了解学生的校园生活,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走入学校,课堂体验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走进农村学校,观察学校环境,课堂氛围。通过教师介绍与自身感受,了解当地学校师资条件,教学质量,教学设备等等。实践队员们也走进课堂,亲身体验。课堂是教育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它是知识传递、技能训练、思维发展和价值观造的重要场所。一个有效的课堂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还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本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深入课堂,与学生在同一教室一起学习,听老师讲课,感受课堂氛围。在课堂中,老师通过提问、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思考,而不是单向灌输知识。在提问过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结合,关注学生的过程和结果。通过正向激励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或当前热点问题相联系,增加学习的实用性和相关性。同时利用在线平台、教育软件、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三尺讲台,快乐教学
在听了当地学校老师的授课后,实践队员也亲自上阵,为学生们进行授课。按照我们实践队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当地学校自然科学课程短缺问题,实践队与学校设置了自然科学课堂,深入贯彻“寓教于乐”的实践主题。在授课之前,实践队员们在当地寻找一些植物标本,动物图片等,实践队员们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将目标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实践队员们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同时将知识结构化,使其容易被学生理解。这涉及到将复杂的概念分解成更小、更易理解的部分,以及通过使用示例、类比和比喻等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在讲课过程中,队员们以严认真态度、活泼有趣的方式去对待课堂,例如运用细胞模型讲解动植物细胞结构,并由动画片《海绵宝宝》引出动物分类知识,并根据课堂内容设置问答题,在课堂上同学积极配合。实践队员通过专业讲解,扩展同学们生物知识,同时使知识通俗易懂,增加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因此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非常重要。在课堂最后,实践队员评估课堂参与和作业。课后队员们还和学生们交流动植物生活方式并向学生们推荐改编的动植物歌曲,丰富学生自然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叶脉书签 亲身实践
书签是一种用于记录阅读进度的工具,它们的形式多样,材质、设计、功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叶脉书签就是其中一种。叶脉书签是一种将自然美学融入日常生活的创意产品,它通过利用树叶的脉络结构,制作出既环保又具有独特视觉效果的书签。实践队特设实践课带领学生们发挥动手能力,面向自然,制作属于自己的叶脉书签。为保证学生的安全,实践队员们提前准备好所需要的叶片,并进行了清洗加热,同时准备好了实践材料。在课上实践队员先向学生们介绍了树叶的种类、形状、叶脉等专业知识,然后说明了叶脉书签的制作过程,最后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实践。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对书签进行了染色与剪裁。
每一片叶子的脉络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创造了独属于自己的融合了自然美学与传统书签的艺术品。本次课程学生们对自然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叶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本次实践活动深入家乡学校,了解当地学校学校情况与教学情况。在学生方面,志愿授课丰富了同学们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同学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激发学习热情。在实践队方面,本次活动让队员们了解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生活,更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教学品质。最后,我国教育进步已取得巨大成就,但仍存在城市农村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高校师范生更应砥砺自我,锤炼品德,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时间:2024-02-13 作者:周雅慧 来源:周雅慧个人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