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龙场镇坡柳村、对门山村,两村村委相互联合,共造产业品牌。9.6日贵州大学农学院“乡途未来”——贵州大学助力乡村振兴行动队来到黔西南州贞丰县龙场镇对门山村开展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青山绿水黄金叶,鼓声余韵对门山”对门山村全村615户2891人,由汉族、苗族、布依族等民族组成,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的43%,少数民族文化鲜明,被评为“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文明村”、“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3A级景区,对门山拥有2个茶叶基地,种植茶叶四千五百多亩,盛产黄金芽、安吉白茶,其中该村创立的“贞兮白茶”获评2021年“第十三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和“第十一届‘中绿杯’名茶评比金奖”。
坡柳村全村309户总人口1200多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村落,由布依族、苗族、汉族组成,其人数各占总人口三分之一,坡柳村有着两千余亩树龄超百年的古茶树,挂牌古茶树2000余株现有“娘娘茶”企业2家,合作社2家,小作坊4家,年产量2吨,2018年坡柳娘娘茶被列入贞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9年获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第七届全国黄茶大赛特别金奖”、“蒙顶芽杯第七届中国黄茶斗茶赛特别金奖”。

图 1第八届中国黄茶斗茶大赛金奖
在贵州大学茶学院与农学院的长期帮扶下,两村茶产业规模日益扩大,产值年年增加,为其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2023年为谋求茶业新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贵州大学下派两村驻村书记有意联合产业,协力推进“娘娘茶”品牌发展。

图 2行动队队员与两位驻村书记在对门山村茶山顶合影

图 3坡柳村与对门山第一驻村书记给行动队队员讲述两村的基本情况
文旅融合,茶业互通,携手共进,两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少数民族文化鲜明,余氏布摩记录蒙古族与布依族的民族融合;布依族的“六月六”祭祀盘古,以歌舞娱神,以祈五谷丰登;“三月三”祭拜山神,驱邪避祸以保族人安宁、人畜兴旺。开启“茶旅”融合思路,接触自然风光、认识乡土风情、了解传统文化,观赏茶园体验茶艺,学习茶文化。加强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推动贵州优秀民族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