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小船扬巨浪,鸡毛变凤凰

   数十年前的鸡毛换糖,声声吆喝走街串巷。
   李卫国是义乌一名最普通的人民子弟,家里有好几个兄弟姐妹,勉强维持温饱,刚刚高中毕业的他,就成为了一名木匠,这是当时很多人家的做法,孩子上点学后,出来找个师傅,学门手艺,以此来养活自己。
但是李卫国是个心思活络的人,报纸上最近天天报道首都北京正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改革开放” “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进行改革”, 他敏锐的察觉到,有些东西要变了。
   这天,李卫国的舅舅又来串门,卫国的母亲很是不耐烦,她这个弟弟整日不学无术,家里给他找的学徒活计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肯老老实实地过本分日子,总是偷偷摸摸的干些投机倒把的事情,害得家里人提心吊胆。
   这天舅舅刚出门,李卫国就追了上来,把舅舅拉到一边,见四下没人,才开口道“舅,我知道你最近在挑担子鸡毛换糖,我也要和你一起。”舅舅听了一笑,“你妈天天说我不务正业,我不带你,免得她又骂我误人子弟。”说着就要走,“哎,舅,你就带我吧,现在时代变了,你没看报纸吗,以后做买卖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不能见人,我给你做副好扁担,你带带我,成不?”舅舅思量一番,笑道,“你倒是敢,扁担做好来找我。”
   果然像卫国和他舅舅预料的那样,报纸上的那些经济改革的政策正在逐步落实,四五年间,鸡毛换糖就逐渐发展成了以钱易货。
   义乌本地的货物种类不多,外地来的紧俏货销量很好。见好几个熟人靠着从外地拿货大赚了一笔,卫国也跃跃欲试,揣着这些年攒下来的钱和四处借来的一笔“巨款”,卫国和舅舅与同乡一起坐上了开往广州,汕头一带的火车。
   出门在外的艰苦自不必说,还好有同乡之间相互照应,卫国不仅扛回来的一堆货物,还大大开了眼界,经济特区的开放与发展远超他们的想象。在卫国的眼里,时代的发展就是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他仿佛看到自己正在驾驶船儿,冲破风浪,而海的对面,是富足与幸福...
   许多年后,早已退休的李卫国过上了安宁的晚年生活,公司早已交给了孩子们,他和老伴每天种花养草,闲不住还开了一片菜地。老伴最近赶时髦跳起了广场舞,每天回来都高高兴兴的。
   这天在自家葡萄藤下坐着乘凉的李卫国,正扇着蒲扇,喝着凉茶,远处走来了几个学生模样的人,她们穿着的的绿色统一服装上,写着合肥工业大学三下乡......
时间:2023-08-28 作者:张旋 来源:三下乡实践过程 关注: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