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韵文情 | 品满乡美食,赏风土人情

满族的饮食风俗带有

浓厚的北方特色

在长期的生活累积中形成了

色味丰富、独具特色的

满族饮食文化

这一站

“石榴籽民族行”实践队来到了

新宾满族自治县南杂木镇中学

老党员孙校长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实践队

并带领我们参观走访

 

1

 

     了解到我们希望一睹满族美食的韵味风采,孙校长热情邀请我们至家中,一起品味满族美食的传统魅力。满族人以面食为主要的日常主食,食物多具有酥、粘、酸、凉四个特点。满族食用谷类有玉米、粟、麦、高粱等十余种,这些谷类是面食的主要食材,可以用其制作成多种美食,饽饽就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不同的节日场合满族人民也会准备不同的美食以待宾客。孙校长此时也换上家居便装,俨然一位慈祥的老爷爷,与我们共赴今天这场民族美食盛宴。

 

 

2

 

 第一道传统美食便是

苏子叶饽饽

俗称粘耗子

是满族人喜爱的粘食之一

     在这里,孙校长与老伴特意为我们发好面,在苏子叶上揩好油,手把手教我们苏子叶的包制过程:将高梁米或者糯米包裹着红小豆豆沙馅形成椭圆形的饼团,再在外面再用紫苏叶子裹起来,上笼屉蒸熟即成。食之香甜糯口,并带有紫苏叶子的清香。苏子叶饽饽在老人手中经过慢火蒸熏,苏子叶的香气已经渗透进饽饽里,去叶或带叶食用都可以。实践队员们纷纷动手尝试,并且在品尝了满族人民亲手制作的苏子叶后,实践队队长孙熙谌表示“深切感受到了满族人民待客的有礼热情,不仅胃里是暖暖的,心里更是暖洋洋的”。

3

 

     第二道美食是豆面卷子

亦称豆面饽饽

也是满族一道糯叽叽的传统面食

     将黄米面放入锅蒸熟,再将其擀成薄餅,然后把炒熟的黄豆面均匀地撒在上面,也可加上些许白糖,卷成长卷,切成一至二寸长,即可食用。外表金黄色,食之粘而香。在制作面饼时,孙校长老伴十分热情的邀请我们队员亲手擀饼尝试,感受力度。孙校长也在一旁笑着讲解道:“豆面卷子是我们满族人在清明祭祖时常会食用的一道美食,不同于苏子叶饽饽,在苏子叶成熟时我们就可以采摘制作。”豆面卷子的制作过程繁琐,但能展现满族人对豆面饽饽的热爱和敬意。一道美味的豆面卷子,记载着满族人民曾经的艰难迁徙和第一次尝试吃五谷杂粮的历史时刻,不仅体现了满族人的坚韧和智慧,也展现了他们对于美食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4

 

 最后一道美食是皮冻

别名肉皮冻

皮冻口感紧韧弹牙

味道清新爽口

是满族人逢年过节时

必备的美食之一

 

     其制作方法是猪皮稍煮开,取出冲冷水,再刮去肥肉部分,清理干净残留猪毛,切成小条,再次煮沸后,转小火约两小时后倒出,放入冰箱冷藏,结冻后切块。按照个人口味淋上不同的调料汁,Q弹爽口的皮冻就制作完成了。肉皮冻不但韧性好,色、香、味、口感俱佳,而且对人的皮肤、筋腱、骨骼、毛发都有重要的生理保健作用,对养生美容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由于工序复杂,制作时间长,孙校长便直接拿出家中的皮冻给实践队员们品尝,“一次满族之行,不仅体验了丰富多彩的满族文化,更加感受到了满族热情好客的风土人情。”实践队员田嘉欣感慨。

 

5

 

随后

实践队员更是广泛查取资料

发现满族的特⾊菜肴在发展中

也有许多吸收

汉族经典菜肴制作⽅法和

蒙古族的特⾊菜肴

这也使得其品种越来越多

品位也越来越⾼

     集合满、蒙、汉名菜,既有宫廷菜肴之特⾊,⼜有地⽅风味之精华,菜点精美,礼仪讲究,形成了引⼈注⽬的独特风格,民间称之为满汉全席。满族最出名最盛大的美食非满汉全席莫属,标准的满汉全席上菜至少有⼀百零⼋种,取材⼴泛,⽤料精细,烹饪技艺精湛,富有地⽅特⾊。突出满族菜点特殊风味的烧烤、⽕锅、涮锅⼏乎是不可缺少的菜点;同时⼜展⽰了汉族烹调的特⾊,扒、炸、炒、熘、烧等兼备。随着时代的变迁,民族的团结融合,满族美食也更多的为各族人民所了解品尝。它正在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将手艺流传世代,又慢慢的走向全国,走向未来。

通过制作品尝满族特色传统美食

实践队加深了对满族文化的了解

期待下一站

石榴籽民族行实践队

为我们带来更多

有关满族文化的精彩探索!

时间:2023-08-27 作者:梁偌童 孙熙谌 田嘉欣 来源:石榴籽民族行实践队 关注: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