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革命烈士,赓续红色命脉

  2023年8月23日,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快乐求知”实践队来到广东省云浮市思劳镇梁桂华故居纪念馆,队员们实地调研考察体验该红色故居,追忆红色故事,感悟红色文化,锤炼本领担当,赓续红色命脉!
梁桂华故居纪念馆位于中国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思劳镇,是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烈士梁桂华而建立的。这座纪念馆展示了梁桂华烈士一生的事迹和贡献,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他的英勇事迹和奉献精神。
梁桂华故居纪念馆的建筑群分为主楼和配楼两部分构成,呈现出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主楼为两层楼房,配楼则设有会议厅、陈列室等功能区。纪念馆采用木质结构和传统建筑风格,细节精致,给人一种庄重而庄严的感觉。
进入梁桂华故居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厅。大厅中央陈列着梁桂华烈士的雕像,庄重肃穆。雕像高大而生动,栩栩如生地展现了烈士的形象和精神。周围墙壁上悬挂着梁桂华烈士的照片和相关的文字介绍,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他的事迹。大厅的一侧是一个小型影像展示区,通过播放纪录片和影片,让参观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梁桂华烈士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经历。
在纪念馆的配楼中,有一个专门的陈列室,展出了梁桂华烈士的生活用品、照片和手稿等珍贵的文物和实物,展示了他平凡而又伟大的生活。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展示了他的家庭、友情和革命战友。这些珍贵的展品将梁桂华烈士的形象和革命历程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在故居的不同房间里,展示了梁桂华烈士的个人物品,如他的衣物、书籍、手稿等。这些珍贵的文物都是梁桂华烈士生活的见证,让人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平凡和伟大。此外,故居内也展示了一些梁桂华烈士当年使用的日常用具,如砚台、墨水瓶等,反映了他为革命事业毫不奢求的精神风貌。
梁桂华为广州起义代表者之一,一直致力于工人运动。他于1893年出生于贫苦家庭。梁桂华于为保障无产阶级利益,他多次发动了罢工斗争,在国民党右派制造“四·—五”反革命事件中,梁桂华不幸被捕,但在狱中,他被敌人严刑拷打、迫供,被打断了几根肋骨,对组织的机密仍守口如瓶!而令人更为感叹的是,梁桂华在广州起义中的英勇贡献!在中共“八·七”会议后,中共广东省委酝酿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梁桂华带着残废的身躯投入起义的准备工作,配合周文雍组织和改编工人赤卫队,并任赤卫队的副总指挥。还主动承担筹款、建立弹药运输站和秘密机关的任务。为了筹款,他还特意回家以400元白银把自己一间祖屋典当。从家乡回到广州后,他在小北直街开了1间“大安”米店,作为存放起义时用的枪枝弹药仓库。广州起义前两天,被叛徒发现和告密,梁桂华幸得巧妙逃脱,随即把情况报告起义指挥部。清晨,广州起义枪声打响后,梁桂华带领敢死队,配合教导团,包围公安局,经浴血奋战,起义队伍占领公安局,建立广州市苏维埃政府。以后他又负责长堤一带的警戒工作,指挥工人赤卫队配合教导团和警卫团战士,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激烈战斗!在广州起义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
梁桂华的红色故事,让我们的队员们精神倍受鼓舞!队员们都表示要向梁桂华学习,传承梁桂华身上的红色革命精神。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国家对社会对我们个人而言,都有不可言喻的作用。它给我们带来的红色精神力量激励着我们将继续努力,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红色精神的坚守和传承!
 
时间:2023-08-25 作者:马新新、陈宇明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关注:
社会实践推荐
  • “三下乡”进行时|守望耕地香稻 助力乡村振兴
  • 南航大“光盲之路”团队在全国十余座城市开展助盲服务
  • 创新科技,托起生命,辅具心系民生
  • “红日”志愿秭归行,散播夏日教育光
  • 传承红色精神,踏向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