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交融,探索创新传承软木画的 发展性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让古老的非遗焕发新时代的光彩,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成为非遗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任务。8月7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榕叶满庭”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实践团前往福州市晋安区西园村,开展了调研参观福州软木画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其发展历程及传承创新。

图为 西园软木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 供图:秦克霞
位于软木画发源地福州市西园村一座600多平方米软木画“冰工厂” 福州西园软木画展示馆,已经成为了福州软木画传承、生产、创作、培训基地。
软木画代表性传承人陈君锟提到软木画是西园的产业,创始人是吴启棋。软木画起源于1914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从国外带回一张木质贺年卡片,福州木雕技师吴启棋等人受其启发,将栓树皮削成薄片,按传统中国画的构图和造型方式,以刀代笔,雕出颇具中式审美韵味的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等,再将这些元素按中国园林的造景方式粘贴起来,软木画由此产生。经过西园软木画简史的学习,实践团成员们对软木画的发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福州软木画问世起至今超过百年历史。20世纪三十年代,软木画逐步从短小简易的平面卡片发展到多层次的讲究透视的大小不同的半立体挂框;到了六十年代,福州市木画行业老艺人们,创作出结构严谨、空间感强、前后观赏的立体插屏,开拓了又一个木画艺术新天地;到了八十年代,软木画就一跃而上,成为世界瞩目的工艺品之一;然而九十年代,各地县木画厂也相继倒闭,木画从业人员下岗择业。健在的名艺人许多都已是七老八十的高龄老者,木画的技艺传承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层。红极一时的手工艺精品软木画,短短十年间,衰败到濒临绝迹的地步;2014年,西园村仍从事软木画手艺的人家不足5家;软木画的盛极而终,缘于上世纪70年代西园村人对软木画工艺的二次革新。
软木画历经百年沧桑,从小纸片华丽转身为精美的摆件。陈君锟向实践团成员们介绍了软木画百年的蜕变,而早期软木画与生活相契合,可以是首饰盒、果盒、相框的装饰。在现代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发展,致力于迎合年轻人的需要,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兴趣,未来他们也更愿意去传承与发展。
浓郁的书卷气,是福建传统手工艺的特色之一,尽显闽地造物独特的文人审美风尚。软木画的历史悠久,工艺复杂,巨幅软木画制作工序繁复,工时冗长。在了解软木画发展历程后,实践团队员深入工作室观摩软木画的制作过程,感悟每一件精美软木画作品背后付出的努力。

图为 软木画亭台制作过程 供图:宋子杰
在陈君锟老师的讲解下,实践团成员们得知软木画于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5月,软木画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019年11月,软木画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实属在兴衰交替中,濒危的技艺终于重绽光彩。
在陈君锟老师的讲解下,实践团成员们得知软木画于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5月,软木画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019年11月,软木画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实属在兴衰交替中,濒危的技艺终于重绽光彩。
 
时间:2023-08-21 作者:尹立芸 田琳琳 康俊豪 袁秋霖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关注:
社会实践推荐
  • 寻味古韵滁州,助力滁味永生
  • 2023年8月6日,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21级一行6人(葛兆祥、刘璐璐、韩瑶、李雨婷、陈慧敏、徐浩然)组成赴滁州市寻味文化实践小
  • 08-21
  • 致敬革命先辈,铸就当代之魂
  • 2023年8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点滴星火传递”实践队来到山东省青岛市康有为故居纪念馆,队员们追寻康有为事迹,参观康有为故居。
  • 08-21
  • 赶红色足迹,扬革命精神
  • 2023年8月12日,曲阜师范大学点滴星火传递队队员在厦门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参观学习,实践队队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
  • 08-21
  • 追寻英雄事迹,铭记抗战精神
  • 为了致敬先辈们的牺牲与奉献,铭记抗战精神,2023年8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点滴星火传递队队员来到河北省定州市开展社会实践
  • 08-21
  • 走进临清宛园,探寻红色文化
  • 为进一步探寻红色文化,充分挖掘红色精神的深刻内涵,2023年8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点滴星火传递队的实践队员来到聊城市临清
  • 08-21
  • 铭记英雄事迹,弘扬民族精神
  • 为重温革命历史,学习先烈精神,提高思想觉悟,2023年8月14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点滴星火传递实践队队员在山东枣庄开展以“传承
  • 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