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换糖——义乌人的“巧劲”
漫步在复古气息浓厚的佛堂老街,仿佛回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你似乎能听到胡同巷子里售卖东西的吆喝声。“糖!红糖!哪家有鸡毛哟?”愈往街的深处走,愈能体会到简单商品交易时代的那股亲切的“劲”。你真得能感受到义乌这座城市的形成就来自“鸡毛换糖”。
或许因为我的父母本就是做生意起家的缘故,来到义乌这座城市,这条老街,我似乎能触摸到它在喃喃的故事和别人听不到的秘密。
“ 巧”于对症下药
“红糖帮”生产红糖来获得家家户户的鸡毛用于田地施肥。商品交换的双方都各取所需,需求推动供给。简单的产品交换随着利润的积累,范围的扩大从而形成商业。只有在双方都有所需的商品,具有相匹配的价值才能顺利完成一场交易。这一基础理论是需要探索与实践才能形成的。小小的鸡毛换糖却体现了早期义乌商户的智慧,对于现在商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何为“对症下药”?你总不能雨天卖草鞋,晴天卖雨伞吧。更不会有人会选择重金购得一粒沙子,黄金也不会9.9包邮。简单来说,就是指需求与价值双向满足。反观现在商业市场,龙头企业垄断,网红商品炒出天价的事件层出不穷。商家为获得高利润似乎丧失了作为一个生意人的道德规范,商品的物超所值也破坏了原本健康良性的商业市场。这种趋势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巧”于开拓创新
俗言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商业的发展当然离不开创新。谈及自身家中生意经营状况而言,随着网购,直播带货的兴起,实体经济的发展愈趋困难。直观表现为人流量的减少,批发进货用户需求量减少,压低价,直接导致利润大幅度下降。许多父母同行的朋友门店倒闭,选择从事其他行业。如何维持自身门店生意?这是每一个实体店家正在思考的问题。义乌商业的发展也不仅仅是简单的“鸡毛换糖”。走街串巷的吆喝叫卖方式显然不适用于现如今的商品售卖。进行线上线下双线售卖,开拓国际市场是义乌人的满分答卷。市场范围的扩大,带来了更多的需求量与购买量。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
“巧”于秉承初心
任何交易的完成皆需双方秉承诚信,义乌商人的诚心一直传承至今。这需要一个长远的发展眼光才能悟出的道理。为了一己私利,贪小恩小惠都无法将生意做得长久。“鸡毛换糖”中有多少鸡毛就购得多少糖,是商品交换中默认的规定。现如今“自制称”,“奶茶杯中杯”的情况出现刷新我们了我们的认知。商家为获取薄利不择手段,脸上布满了社会的阴暗。被打假、被发现、被举报将是他们应有的结局。义乌人一直有着远见,守护着商人的道德底线,遵守商业道德,才能完美打造义乌商品城这一魅力名片。
“世界的尽头是义乌。”网络世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热梗。意思指义乌生产的商品质量好价格便宜。义乌几代人从“鸡毛换糖”到现如今的义乌商品城,一直攥着那股“巧劲”,巧在“对症下药”的发现、开拓创新的方法、以及诚信经营的远见。商业的成功绝非偶然,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斟酌与选择。讲究创新的时代也不能忘本,秉承初心才能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