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继承古城文化,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本领与能力,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赴全椒县太平古城筑梦古城文化之旅实践团队于近日赴全椒县太平古城开展了筑梦古城文化之旅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2日,实践团队全体成员整队出发,历经一个多小时车程到达目的地——太平古城。小队成员走访当地人得知了这座古城大致的结构布局,该古城分为太平文教区、太平禅意区、太平生活区等主区并结合古建院落、民俗文化而形成。其中缙福楼、平赋堂、苛山古戏台,木雕馆是作为国宝级精雕木刻建筑的典范。在此之后,小队成员沿着古城的外围沿途观察了一圈,古城外围的景色美不胜收,外围围墙的建筑、浮雕等等独建筑。经工作人员介绍,古城正门是始建于明末清初的五门牌楼由纯木质榫卯搭建而成,气势磅礴,并采取了五门二十四柱结构,寓意天子五门,尊崇礼序,欢迎八方来客。穿过一阵阵悦耳的风铃声我们来到了古城地标缙福楼。这座楼始建于明中期,至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而它最令人惊叹的,就是整体都由木结构通过榫卯结构连接不用一根钉子,这个榫卯结构也是古建筑中最具灵魂性的结构,是中国文化的结晶。穿梭于古色古香的建筑之间,远望层楼叠榭,近看碧瓦朱甍,于古城内寻一茶坊,伴着丝丝细雨品味茶的醇香,茶吟遣兴,茶情雅致,茶韵悠然。茶坊里有全国各地的名茶,包括各种茶具。我们在店主的引领下了解到了茶的变迁,茶叶的功效以及茶具的取材、烧制用法等。
7月4日小队成员前往古城邻近的吴敬梓故居进行参观和访谈等活动。吴敬梓故居整个建筑群分为8个展区,建筑朴素典雅,颇有徽派建筑的韵味,体现出吴敬梓先生生平是一个节俭且清廉的人。途中观赏了故居建筑群,洗砚池周围太湖石点缀其间,苍松翠柏高下相见,错落有致。穿过幽深的小巷,文牌木亭中展有吴敬梓代表性生活片段的名家绘画、著名诗作等作品。吴敬梓纪念馆里面则收藏了一些他写的经典诗词,同时还放置了一些当时的农耕器具以及用品。进入纪念馆内,小队成员观赏了吴敬梓的雕刻艺术品,吴敬梓立像身穿长袍,体瘦面朗,仪态轩昂,右手按在平展于石面的书页上,表现出狷介豪放,不慕荣利的刚正气态。在游览中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文化以及名人故居等历史渊源的了解,使我们更坚定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7月5日至6日,活动临近尾声,小队成员在当地随机挑选游客以及附近居民进行了一系列调查活动,主要简单了解部分群众对中华文化传承的意识和对当地古城文明建筑的看法和认识。除此之外,也为他们提供文化宣传内容,在对话交流中,谈及太平古城文明的历史渊源以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与重要意义,更进一步地让更多人了解到枝繁叶茂、生生不息的中华优秀文化,保护和传承古建筑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千年之纪义,燃万古之明灯。”中华文化像山一样,壁立万仞,挺拔巍峨,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生生不息,我们灿烂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秘密就是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小队成员在古城文明、历史文人中寻觅到华夏文明传承的历史符号,在实践中厚植了爱国情怀,增强了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