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心得体会|垃圾分类齐行动,共筑绿色环保梦
《荀子》曾曰:“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很荣幸能够作为“苏师郁青”环保队的一员来到美丽的如皋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在活动中我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联系起来,深刻认识到了乡村垃圾分类的管理与现状,了解到了基层群众对垃圾分类的态度与观点,也意识到建设美丽乡村,推动生态文明,还需戮力同心、久久为功的社会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这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活动之前,我只知道城市里响应垃圾分类做的一些措施,比如小区楼下增设的垃圾桶,让分类投放更加细致了;时常举办的垃圾分类小活动,让市民增加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修建的许多垃圾处理回收的场所,让垃圾更好的回收处理了等。但对乡村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的还不甚了解,所以对乡村垃圾分类的流程很是好奇。这次三下乡活动,让我切身感受到了乡村新面貌。
本次三下乡的地点是如皋市柴湾镇,“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走进柴湾镇,我大概能体会到千年前王维对乡村生活的感慨。行走在柴湾镇,只觉得对乡村的固有的映像早已改变,一条条宽畅笔直的通村路、一个个干净整洁的村庄、一处处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在柴湾镇的第一天,我们入户走访,了解到了村民对垃圾分类的基本态度、了解了乡村对于垃圾分类的做法。来到村庄,便发现每家每户都设有两只统一颜色规格的生活垃圾分类桶,分为“干垃圾”和“湿垃圾,还记得以前是许多户人家共用一个垃圾桶,每次外婆扔垃圾都要到村口唯一的垃圾堆放点,也没有进行分类的垃圾桶,这一变化让我十分惊喜,我能切身感觉到乡村垃圾分类的质量有所提升,一些设施设备有所完善。我们对村里的平爷爷进行了访谈,在交流中,平爷爷表示乡村垃圾分类是很有必要的,很多村民能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但是没有真正落实,看来垃圾分类之路任重而道远啊!
在柴湾镇,我们学会了向下生根的力量。我们来到暑托班,给小朋友们宣讲垃圾分类的知识,当小朋友们学会了《垃圾分类歌》的手势舞,将“共同的家美好如画,请把垃圾分类带回家”唱响夏天时,眼前一张张可爱童真的笑脸,耳边一声声垃圾分类的歌谣都让我觉得所做的准备都是有意义的。我们鼓励小朋友树立绿色文明的生活理念,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垃圾分类知易行难,“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这次三下乡活动让我们小队明白了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每一个村民去参与、去行动,垃圾分类需要每一个村民去呵护、去践行。这次三下乡活动,从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到给村民表演垃圾分类相关的节目,我们深刻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使命。现今“苏师郁青”三下乡实践之旅已完美落幕,非常感谢能够有这次机会参加暑假三下乡活动,让我见到了乡村新面貌,得到了提升自我的机会,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伙伴。垃圾分类不是某一个人的行动,而是我们大家团结一心一起去解决的。愿垃圾分类之风劲吹,垃圾分类之心永存。
时间:2023-08-21 作者:秦瑞涵 平嘉陈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