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学子——“探寻古耿文化小队”调研干板腔”
7月27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探寻古耿文化小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在山西河津市调研曲艺文化——
干板腔。我们荣幸的请到了传承人董朝元爷爷为我们讲说干板腔的故事。
河津干板腔俗称“撂干嘴”,是每两句同韵同声的河津方言快板,源于河津北坡沿山一带。它是河津的特色文化品牌,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溃产,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是山西省的古老曲种之,于1973年被正式列为山西省曲艺种类.。
河津干板腔历中悠久,源远流长,它萌芽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繁盛于解放后至文革前,文革中处于低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进入振兴时期。在长期实践中,河津干板腔形成了“节奏明快合拍,句脚同韵同声,吐字河津方言,语言风趣幽默。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既包含了生活琐事、爱情、家庭等内容,也反映了社会风貌,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干板腔短小精悍,生动活泼。风趣幽默,不需要乐器伴奏,演员在表演时要用无形的节拍有板有眼的表演,节奏要求较严。
董朝元爷爷,对干板腔有着浓厚的感情,用几十年将河津“干板腔”文化持续在平阳大地上传播。在他的出版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河津干板腔简单、朴实的特色和浓浓的乡土文化气味,在读到幽默之处总是令人不断欢笑,连连称赞。更能体会到河津干板腔十足的魅力。在外向人展示时,现场的观众表示看不够,有的甚至都可以来上那么一小段。
董朝元爷爷告诉我们在他小的时候,祖父母经常唱干板腔,这让他对这一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逐渐参与到学习和传承干板腔的过程中,从而成为了一名传承人。
对于干板腔的创作灵感主要是通过农村的生活段子,笑话。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演绎。去年二十大他全程观看了习主席的报告,后面又在网络上搜集了关于二十大的资料,创作出了二十大主题的干板腔,表示我们我们如果有想创作的干板腔主题也可以发给他,也可以在他那里那里进行学习,对我们的到来,表达了极大的热情。
对于干板腔的宣传的范围及形式也不断扩大和丰富。一直在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推广干板腔,例如开展培训课程、举办表演活动、参加文化节等。此外,还在抖音等社交媒体上分享干板腔的相关信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董朝元爷爷还赠送了我们一套干板腔的书籍给我们,希望深入了解,好好体会。那一心为干板腔的真诚,令人动容。
图为团队到传承人家中了解干板腔及经历。
图为传承人的获奖证书及活动现场的合照。
图为传承人为干板腔整理的资料。


上两幅图为传承人编写的书籍之一
图为团队与传承人的合照。
时间:2023-08-13 作者:贾玉娇 来源:团队在山西河津的社会实践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