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山西锣鼓,传锣鼓精神--探寻古耿文化小队调研三迁村迎春锣鼓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探寻古耿文化小队”暑期设实践调研团于7月25日到山西省河津市太阳村开展调研——迎春锣鼓。上午9点实践团成员与三迁村迎春锣鼓的老艺术家及传承人在服务中心会议室开展访谈。
  河津民间艺术三迁迎春锣鼓起源于清朝年间,原名高跷锣鼓(拐子家伙),流传于晋 陕 豫三省,迎春锣鼓形式独特,别具一格,乐器众多,欢畅快乐,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被人们誉为丰收的锣鼓、欢庆的锣鼓。现由锣鼓传人刘炳存自发组织,个体经营,传播文化,多次参加全国 省 市竞赛荣获大奖,受到中央文化部和香港文化官员一致好评,在社会上有很高名望,继承了百年传统艺术,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三迁锣鼓,乾隆年间三迁村出来个才子叫许寄侯,在朝廷任诰命朝义大夫,他将宫廷花鼓歌舞鼓点与本村锣鼓相结合,推陈出新派生了代表本地曲牌的“花锣鼓”。三迁村人一直将它一代一代延续下来,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三迁村将“花锣鼓”演绎到高跷之上,使“花锣鼓”有了进一步的升华。改革开放以后,三迁村物质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普遍都富裕起来,对待精神文化也就有了新的要求。1995年春节,自幼酷爱锣鼓艺术和具有表演天赋的村民刘丙存自筹资金万余元,购买锣鼓、服装、道具等,组织起有表演才能的村民,把本村锣鼓精华“花锣鼓”进行重新编排,推出了新曲牌“迎春锣鼓”,表达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迁迎春锣鼓的乐器编配在锣鼓艺术里实属罕见,由中鼓、架鼓手鼓、苏钹、苏锣、马锣、斗锣、小镲等多种乐器组成。近年来三迁迎春锣鼓博众家之长,突出自己特色,推出了许多新的曲目。现有喜迎新春,欢庆丰收,大地回春,黄河魂等十多个曲目。1997年香港回归时,三迁迎春锣鼓在山西省文化厅主办的锣鼓调演中,受到中央文化部领导杨帆和香港文化官员唐敏女士的一致好评。迎春锣鼓之前一直作为 宫廷乐,传承主要靠口口相传,没有曲谱。在香港回归中表演后,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赞赏,有了实质性的曲谱,2016年,参加了全国社火表演,成为河津的一张名片。

  图为团队到老艺术家家进行座访,谈谈他们的经历

  图为迎春锣鼓队的即兴表演

  图为我们团队与老艺术家的合影
  三迁锣鼓所表现出那种浓厚地域特色,娴熟的锣鼓记忆,黄河儿女纯朴、顺畅、激昂、豪迈的情怀是你久久不能忘记。那动人心魄鼓声,似春雷滚过玉宇,似飓风呼啸席卷大地。身入其境,感受着那浩大的场景。
 
时间:2023-08-12 作者:贾玉娇 来源:团队在山西河津的社会实践 关注: